专业设置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培训 > 专业设置

设置金属材料化学分析、金相检验、力学性能试验和光谱分析四个专业。按统一的培训大纲,采取统编教材,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   



huaxue.jpg

第一章 化学分析基础知识
第一节 金属材料常用牌号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试样采取、制备与分解
第三节 分析天平
第四节 酸度计
第五节 实验器皿
第六节 试剂、分析用水及溶液浓度
第七节 化验室安全知识
第二章 化学分析基本方法
第一节 重量分析法
第二节 滴定分析法
第三节 分光光度法
第三章 金属元素的分析
第一节 铝的测定
第二节 铁的测定
第三节 镁的测定
第四节 锡的测定
第五节 铜的测定
第六节 铅的测定
第七节 锌的测定
第八节 锰的测定
第九节 镍的测定
第十节 钛的测定
第十一节 铬的测定
第十二节 钒的测定

第十三节 钴的测定

第十四节 钼的测定

第十五节 钨的测定
第十六节 铌的测定
第十七节 稀土的测定

第四章 非金属元素的分析
第一节 碳的测定
第二节 硫的测定
第三节 氮、氧、氢的测定
第四节 硅的测定
第五节 磷的测定
第六节 硼的测定
第五章 原子光谱分析方法简介
第一节 光电直读光谱法
第二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三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第四节 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六章 标准及分析数据处理
第一节 标准与标准化
第二节 标准物质和标准样品
第三节 偏差、误差、精密度及准确度
第四节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第五节 分析结果与测量不确定度


jinxiang.jpg

第一章 金相检验基础
第一节 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
第二节 纯金属及合金的结晶
第三节 Fe-c(Fe-Fec)相图
第四节 钢中的基本组织和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第五节 钢的热处理基础
第六节 非铁金属热处理
第七节 金相组织相分析方法简介

第二章 钢的宏观检验技术
第一节 钢的低倍酸蚀检验
第二节 钢材断口检验

第三章 金相检验技术及设备
第一节 金相试样的制备
第二节 金相显微镜
第三节 定量金相
第四节 显微硬度计
第四章 钢的显微组织评定
第一节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
第二节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
第三节 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
第四节 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第五节 中碳钢与中碳合金结构钢马氏体等级
第六节 钢质模锻件金相组织评级图与评定方法
第五章 结构钢的金相检验
第一节 冷变形钢的金相检验
第二节 易切削结构钢的金相检验
第三节 低碳马氏体钢的组织检验
第四节 低碳低合金钢的组织检验
第五节 调质钢的金相检验
第六节 大截面用钢的金相检验
第七节 低合金超高强度马氏体钢的金相检验
第八节 低合金超高强度贝氏体钢的金相检验
第九节 非调质钢的金相检验
第十节 双相钢
第十一节 弹簧钢的金相检验
第六章 工模具钢的金相检验
第一节 碳素工具钢的金相检验
第二节 合金工具钢的金相检验
第三节 模具钢的金相检验

第四节 高速工具钢的金相检验
第五节 轴承钢的金相检验
第七章 不锈钢与耐热钢的金相检验
第一节 不锈钢的金相检验
第二节 耐热钢的金相检验
第八章 铸钢和铸铁的金相检验
第一节 铸钢的金相检验
第二节 铸铁的金相检验
第九章 零件表面处理后的金相检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钢的渗碳层检验
第三节 钢的碳氮共渗层检验
第四节 钢的渗氮层检验
第五节 钢的渗硼层检验
第六节 钢的渗金属层检验
第七节 表面热处理检验
第十章 焊接件的金相检验
第一节 焊接接头的宏观检验与常见缺欠
第二节 焊接区域显微组织特征
第三节 几种典型焊接组织识别
第十一章 非铁金属和粉末冶金的金相检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铝及铝合金的金相检验
第三节 铜及其铜合金的金相检验
第四节 镁合金的金相检验
第五节 钛合金的金相检验
第六节 硬质合金的金相检验
第七节 铁基、铜基粉末冶金制品的金相检验
第十二章 缺陷分析和失效分析
第一节 铸造缺陷
第二节 锻造缺陷
第三节 热处理缺陷
第四节 机械产品失效分析的目的意义
第五节 机械构件失效的主要形式及其特征
第六节 失效分析思路及方法
第七节 机械产品失效案例分析





lixue.jpg

第一章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第一节金属学与热处理基础知识

第二节结构材料对力学性能的要求

第三节金属材料的分类

第四节常用金属材料牌号的表示方法

第二章力学性能试验取样基本知识

第一节试样概括

第二节钢材的取样位置

第三节焊接接头的取样

第三章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

第一节拉伸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及有关术语

第二节金属拉伸试样

第三节试验设备

第四节强度和塑性指标的测定

第五节弹性模量及泊松比的测定

第六节应变硬化指数和塑性应变比的测定

第七节高、低温拉伸试验

第八节试验结果的处理及数值修约

第九节影响拉伸试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第十节拉伸的弹、塑性变形及断裂特征的应用

第四章金属硬度试验

第一节布氏硬度

第二节洛氏硬度

第三节维氏硬度

第四节肖氏硬度

第五节里氏硬度

第六节各种硬度及硬度与强度之间的换算

第五章其他静载下金属力学性能试验

第一节金属压缩试验

第二节金属弯曲力学试验

第三节金属扭转试验

第四节金属剪切试验

第六章金属冲击试验

第一节夏比摆锤冲击试验原理

第二节夏比摆锤冲击试样与试验设备

第三节常温冲击试验

第四节高温和低温冲击试验

第五节金属韧脆转变温度及低温系列冲击

第六节影响冲击性能测定的主要因素

第七节应变时效敏感性试验

第八节落锤试验


第七章金属工艺性能试验

第一节弯曲试验

第二节金属杯突试验

第三节金属线材扭转试验

第四节金属顶锻试验

第五节金属反复弯曲试验

第六节金属管材工艺性能试验

第八章金属疲劳试验

第一节金属疲劳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循环载荷及循环应力

第三节高周疲劳试验

第四节低周疲劳试验

第九章金属断裂韧度试验

第一节断裂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IC测定

第三节裂纹稳定扩展和非稳定扩展断裂韧度的测定

第四节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的测定

第五节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的测定

第十章金属高温强度试验

第一节拉伸蠕变试验的意义及用途

第二节高温蠕变试验

第三节高温蠕变断裂强度试验

第十一章紧固件力学性能试验

第一节紧固件基础知识

第二节紧固件力学性能试验

第三节钢结构螺栓连接副力学性能试验

第十二章力学性能试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第一节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和步骤

第三节测量结果与不确定度的有效位数及报告的表示

第四节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在力学试验中的应用实例

附录常用国内外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标准目录



guangpu.jpg

第1章火花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技术
1概述
1.1原子发射光谱发展简况
1.2火花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及其特点
2光谱定性定量分析原理
2.1光谱的产生
2.2光谱定性分析原理
2.3光谱定量分析原理
2.4内标法光谱定量分析原理
2.5光谱定量分析方法
2.6干扰效应
3仪器结构与设备
3.1仪器的基本结构
3.2仪器辅助设备
4日常分析与应用
4.1术语和定义
4.2样品的制备
4.3仪器的选择与安装
4.4样品
4.5样品分析及数据处理
4.6仪器维护与保养
4.7标准方法与应用
5光谱分析的分析误差及其监控
5.1测定精密度的监控
5.2分析结果的监控
第2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原理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器基本结构
2.1进样系统
2.2光源
2.3气路系统
2.4射频发生器
2.5分光(色散)系统
2.6检测系统
3工作参数的优化与折中
3.1工作气体流速
3.2观测高度
3.3功率
3.4折中条件的选择
3.5常用工作参数
4仪器分析性能
4.1适合分析的样品和样品的量
4.2可分析的元素
4.3检出限
4.4测定限
4.5精密度
4.6准确度
5干扰及其校正…
5.1物理干扰及其校正
5.2化学干扰及其校正
5.3电离干扰及其校正
5.4背景干扰及其校正
6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器的测定方法
6.1工作曲线法
6.2内标法
6.3标准加入法(增量法)
6.4千扰系数校正法
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分析实例
7.1方法提要…
7.2仪器条件
7.3试剂
7.4分析步骤
7.5校准曲线溶液的绘制
7.6分析结果的计算
第3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
1  概述
1.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定义
1.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特点
1.3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1.4原子吸收光谱的谱线轮廓
1.5原子吸收光谱的强度
1.6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定量关系
1.7影响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因素
1.8相关定义
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定量方法
2.1标准曲线法
2.2标准加入法
2.3浓度直读法
2.4内插法


 

3原子吸收光谱仪器
3.1概述
3.2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结构原理
3.3辐射光源
3.4光学系统
3.5检测系统
3.6自动进样器
4原子化技术
4.1火焰原子化
4.2电热石墨炉原子化
4.3石英管原子化
4.4低温原子化
5背景校正技术
5.1氘灯法校正背景
52空心阴极灯自吸收法校正背景
5.3塞曼效应法校正背景
5.4连续光源高分辨率法校正背景

第4章燃烧后红外吸收法测定碳硫
1
概述
1.1碳和金属材料
1.2碳的测定方法
1.3硫和金属材料
1.4硫的测定方法
2检测碳硫的原理与技术
2.1朗伯一比耳定律
2.2红外检测体系
2.3燃烧法碳硫分析应用技术
3燃烧法测定碳硫的添加剂
3.1常用添加剂的种类
3.2添加剂的作用
3.3对添加剂的要求
3.4添加剂燃烧的热力学分析
3.5管式炉燃烧常用添加剂的作用原理
3.6电弧炉常用添加剂的作用原理
3.7高频炉常用添加剂简介
第5章分析化学中误差与数据处理
1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1.Ⅰ误差与偏差
1.2准确度与精密度
1.3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2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2.1有效数字
2.2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2.3运算规则
3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3.1平均值的包含区间
3.2显著性检验
3.3可疑值取舍
4分析结果的报出
第6章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1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概述
1.1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
1.2质量控制方法和工具
1.3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方法
4质量控制方案的设计及实施
1.5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2质量控制图
2.1常规控制图
2.2计量控制图的建立
2.3常规控制图的识别与判断
3标准物质和标准样品
3.1标准物质和标准样品的产生
3.2标准物质和标准样品的定义
3.3分类、分级和管理
3.4标准物质和标准样品的特性
3.5标准物质和标准样品在测量中的作用
3.6标准物质和标准样品的选用原则
3.7标准物质和标准样品的正确使用




Copyright © 2025 山东机械工业理化检测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11347号-1